來自 亞洲 Asia中国 杨 影友的回應 (回應內容如下)
“俏黄蓉”翁美玲自杀之谜(转自心爱蓉儿)
香港电视连续剧《射雕英雄传》在内地播映,引起观众“追看”热潮,尤其是片中“的俏黄蓉”,更给人留下难忘印象。一说到黄蓉,便不期然令人想起其扮演者翁美玲。可以说,黄蓉使她红透半边天,事实上她确实演活了黄蓉,给新《射雕英雄传》带来一段“全盛时期”。
1982年,香港“无线”电视台拟录制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,可是过去“佳视”录制的,早已珠玉在前,今天重拍,对举足轻重的黄蓉一角的人选自然格外慎重。为求形象新鲜,“无线”公开向外征求扮演者,结果在3000名应征人中,翁美玲入选。本来她不擅武术,但在试镜头时仅向程小东学了15分钟,便打得“若有其事”,似模似样,其领悟力之高,使决策人大喜过望。
不过,米雪(《霍元甲》中赵倩男饰演者)早凭黄蓉一举成名,翁美玲将面临重大挑战,然而她却像初生之犊,天不怕地不怕地说:“一百个人演黄蓉,可以有一百个不同形象出现,为什么要拿米雪来和我比?要是我演得象她一模一样,谁还有兴趣来看我?”她充满自信,以其俏丽的脸孔,轻巧灵活的动作,塑造了一个冰雪聪明、刁蛮任性、善解人意,但倔强叛逆、爱憎分明的动人形象,象一朵盛开的野玫瑰,散发出香气四溢的青春活力,而俏黄蓉便成为海内外广大观众喜爱的人物了。
翁美玲脱颖而出,旋即走红,录制了《夹心人》与《楚留香之蝙蝠传奇》等古装剧集后,她不满现状而改变戏路,扮演《挑战》中警务督察谢碧华,将其富正义感的爽朗性格,以及假恨真爱、表面发怒而喜在心头的复杂神态,表演得丝丝入扣,以此证明她具有纵横广阔、宜古宜今的戏路。
正当她步入坦途,青云直上而跟男友汤镇业(《上海滩》中饰演冯程程的同学)合拍民初剧集《桥王之王》之际,突发变故。1985年5月13日晚,她和汤镇业狠狠吵了一架,她哭得双眼红肿回至寓所,于14日晨7时被发现倒毙于大厅,经检验证实是她于凌晨3至4时开煤气以致中毒毙命的。
翁美玲香消玉殒,其葬礼比60年代四届“亚洲影后”林黛出殡更为哄动,关于她死因的议论,直至她死后一年多仍余波未息。她的亲友(包括其义母李香琴)均认为她生前为人豁达,性格倔强,绝不会“为情所困”而至出此下策轻生。她与汤镇业感情深厚,两人吵架不过是赌气“打冤家”,绝无闹至自杀的理由,她自杀前十日,还在晚上播映的《名人慈善竞技大赛》节目中亮相,表现得极为开朗愉快;两日后的早晨在接受记者访问时,更畅谈她与汤镇业首次在新剧中扮演情侣的感受,表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憧憬,然而一星期后她却做出这惊世骇俗的反常“自毁”举动,怎不引起各方面人士的怀疑呢?
根据她生前最后时日的反常表现,特别是死前几星期头发突然变黄,面目浮肿等症状,有人怀疑她是中“蛊毒”后,于神志迷惘中身不由主导致自杀的。
从新加坡抵港的有识之士便认为:翁美玲在1983至1985年之间,曾三度赴泰国、新加坡登台演唱,很可能其中某次中了“蛊毒”,不过还算轻微,不致立刻暴毙,故而当“蛊毒”发作时,只是心花撩乱,神志不清,对事情无法控制,中“蛊毒”的一般症状是面目黄肿,头发变黄脱落,身体出现红斑,颈上出现青条纹。翁美玲生前的反常表现,和中“蛊毒”的症状极为相似。死前一月,她猝然剪去一头垂肩的黑发,当别人感到她此举不寻常而表示万分惊讶时,她解释说因为发质变差、变黄且发尾开叉,所以干脆剪去;死前十多天,她主演的剧集《挑战》隆重播映,电视台照例大肆宣传一番,但在拍摄宣传照片时,记者发觉她脸颊浮肿,跟往日相比,简直面目全非,以致许多杂志无法按原定计划,以其最近玉照作彩色封面。看来,这些反常现象绝非偶然。
翁美玲在饰演黄蓉一举成名之后,招来一些人的嫉忌,常有一些“眼红者”在背地里散布一些不中听的话,使翁美玲深感盛名之累。她在死前曾多次说有人想“整蛊”她,说时十分激愤,还发了一通牢骚,虽没指名道姓,但在含糊中还是使人明白想“整蛊”她的人是跟电视圈有关的女性。不过当时听者无心,均一笑置之,没有当作一回事。在自杀前一星期,她曾打长途电话给她远在美国的义兄邝修罗,说她要去泰国,但有人告诉她当心有人放“蛊毒”;她想回家,但又怕走不了,只想尽快跟“无线”解除合约,回英国与父(后父,对她犹胜亲生)母团聚。由此看来,她亲口讲的多次与“蛊”有关的事情,便不是什么凭空捏造的空穴来风了。
有人推测,事情可能要追溯到1983年底,翁美玲应邀赴泰国登台演唱这段时间,她在演唱会当场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,爽朗而幽默地说:“不招人嫉妒者才是‘庸才’,我招人嫉忌,不正说明我不是‘庸才’吗?不过,幸而迄今还没受到人家‘整蛊’”,也许此刻在雷鸣般的掌声中,正有一双对她下“蛊毒”的黑手!
有一位陪伴她的见证人后来证实说:“在曼谷就看到翁美玲有一天早晨面青唇白,鼻梁上还有一块淡淡的青影痕迹,依稀可辨。有人见了大吃一惊,暗叫不妙,认为这是中‘蛊毒’的征兆,不过当时那人宁信其无,不信其有,宁可承认自己眼睛花,而翁美玲又解释说她自己一夜没睡好,头昏眼花。”看来,很可能此时她已遭到毒手!
据《辞源》与《辞海》解释:蛊毒,害人之物也;以毒药药人,令人不自知,谓之蛊毒。《本草纲目》也有记载:造蛊者,以百虫置皿中,相互啖食,取其存者为蛊。一个人中蛊毒,最显著症状是“变形无气”、“昏狂失态”及“心志惑乱”。这绝不是发生在古代的天方夜谭,迄今在蕉风揶雨、诡秘莫测的南洋,如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缅甸、柬埔寨、老挝、印尼及菲律宾等地,还有巫师、土人一类人物,暗行此道,籍以敛财。他们收集各种蜈蚣、蜘蛛、蝎子、毒蚊、毒蚁、毒蜂、毒蛇、鼠类……加上各种饱吸山岚瘴气的剧毒植物,捣碎混合在一起,再杀白公鸡取血,以盛器熬煮数日,便可用“蛊毒”蛊人。向人下“蛊”时,最快速办法是将“蛊毒”灌入口中,可以教人立刻暴毙;此外还可浸毒于某件物品中,转到受蛊人手里,一经接触,便中“蛊毒”,有时甚至握手、近距离说话、通过空气烟熏,也会身受轻害。尽管如今科学发达,但中“蛊毒”也难以挽救。泰国政府以前曾派人拒捕犯法蛊师,结果下达命令和执行命令的,均在不知不觉中中“蛊毒”而死。翁美玲演出当晚,与无数观众握手言欢,收到无数象花篮一样的礼物,中“蛊毒”的机会极高,只要有人下蛊,她便会“中蛊”而不自知。她暴死的当晚,别人发现她倒毙于大厅,身上却出现痱子似的红斑,这又为她中“蛊毒”之说添了一件证据!很可能当时她“蛊毒”正发作而致昏狂失态,受煤气所熏而不自觉以至于死。至于何人跟她有如此深仇大恨,下此毒手,目前还缺乏根据可以下结论。据说她生前没有敌人,或许下“蛊”者只是出于嫉忌,目的是破坏她的形象,始意并非置之于死地。而所有这些目前只能说是推断,也许谜底永远无法揭开,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俏黄蓉永远离开了人间,热爱她的影迷只能追思叹息了。
版权所有: 心爱蓉儿
|
|